村子前面有一口池塘,垒了长长的几个台阶,池塘里只要有水,每天都会有村妇不约而同的来洗衣裳。
大伙儿一边洗衣裳一边拉家常,你一言我一语,有时会引起激烈的争辩,有时一句话又会引得在场的人哈哈大笑。
有些小道消息,马路新闻,都能在洗衣服的时候获知。所以池塘里洗衣裳,也是个“新闻”发布的好地方。不要主持人,不用打草稿,各抒己见,自由评说,怎样都好。
昨天一个婶子在洗衣服的时候就说道:儿子在广东寄回来一台洗衣机,她说不会使用。农村人不会使用电器的人很多,见怪不怪,我说一回生二回熟,用了一次,第二次就不怕。另一个老嫂子也说,在儿媳妇那里,从来不敢弄洗衣机,因为怕,怕坏掉,洗衣机对于她就是装饰品,只是欣赏。然后大家七嘴八舌的说个没完。
婶子的儿子儿媳常年在外头打拼,一个孙女读小学四年级,一个孙子读小学二年级,老两口带着两个孩子,就这么平淡的一路走了过来。
农村里这种境况的大有人在。年轻人不出去打拼事实是活不下去,再说种田也没有多大的收入,仅仅只是维持温饱而已。年轻人要想日子红火些,就必须背井离乡,勇敢闯天下。
孩子们回到家,打开作业本,爷爷奶奶教我做作业吧。爷爷说我字都看不清了,再说早先学到的全忘掉了。叫你奶奶看一下吧。于是到奶奶跟前,奶奶直摇头,东南西北我都分不清,我也不会做。
大多数留守儿童都是这样的一个状况,家庭作业不会做,算是小事,反正回到学校里还有老师教。可是父母的爱,恐怕就没有谁能代替得了。谁能给予留守儿童正常的父爱母爱?算得上是社会问题吗?想来几句,可惜功夫太浅,没法深入。
每每看着那些留守儿童,心里就会涌现出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,孩子们渴望和父母在一起,就是没有条件。有些孩子还算听话,不乱买零食,不乱花钱,不长时间的上网,听爷爷奶奶的话。有些孩子就不怎么听爷爷奶奶的话,光吃零食不吃饭,不做作业专门打游戏。
.......
旷野上的草木,有的开花有的不开花,开花和不开花都可能是遵从先天条件的安排,没的说。
我们这些留守儿童,可以不遵从先天条件的安排,只服从后天的不断努力,希望都能开出自己的花朵。